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通知》等文件要求,为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深入开展,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将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确保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取得成效,提高学校整体思政工作水平,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依据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和经验,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继承发展交大“西迁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改革,落实所有教师、所有课程育人责任,充分发挥各门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研究部署和组织实施具体课程思政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组长: 张爱萍陈光德
副组长:朱旭 张敬朝 徐君陶 岳华海 朱普社 冀祥
成员:陈晓南张学堂 杨振坤 王小青 张志钢 姬治国
各系部支部书记、主任、图书馆馆长
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办公室,负责协调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工作由各系(部)组织实施。
三、建设目标
要深入挖掘拓展学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有效融合到每门课程当中,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两年之内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建设一批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发挥思政功能的课程思政示范通识课和专业课程,开发一批具有学校特点的系列特色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培养一批具有思想性、政治性、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实现在所有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良性互动发展,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四、重点内容
1.挖掘、激活、利用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
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
工程技术、实验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树立心系社会有时代担当的精神追求。
人文艺术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家国情怀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社会实践类课程,注重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
2.精准把握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重点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省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加强新发展理念教育,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和人生发展观。
加强“三大文化”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加强专业职业素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把专业职业素养教育同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职业道德、专业伦理、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
加强法治教育,在相关课程中渗透法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思维,坚定大学生的法治信念。
深入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刻苦学习、勇于开拓的实际行动,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的正确思考,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追求。
五、重点任务
(一)动员部署阶段
到9月底,在全校范围内完成课程思政宣传动员和广泛讨论工作。
1.加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结合课程思政要求,适应课程思政建设需求,开展对各系、部课程思政工作的指导和督促;统筹推进创新教育与课程思政工作,促进二者有机结合。
牵头单位:教学中心,配合单位:各系、部
2.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培训各系部党政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教学管理干部队伍、重点教学团队和专业教师;成立校系(部)两级课程思政建设专家组,开展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指导和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评价。
牵头单位:教师发展中心,配合单位:各系、部
3.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意识
结合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研讨活动;开展课程思政为主题的党支部创新教育活动;深入挖掘提炼各门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摸底;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内容深刻、融入自然的课程思政教育素材库。
牵头单位:各系、部,配合单位:教学服务中心
(二)示范建设阶段
1.开展课程思政立项建设
制定出台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推动示范课程建设;联合思政部,深入各系部,就示范课程深入研究,保证科学性、系统性、教育性;做好示范课程建设经验交流、观摩、示范、推广工作,总结课程思政建设初步效果,奖励突出贡献单位和个人。
牵头单位:教学中心,配合单位:各系、部
2.完善课程思政工作制度保障
研究制定或修改相关制度文件,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等同于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作为教师职称晋升重要条件,将参加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所获奖项纳入职称晋升条件。
牵头单位:人事中心,配合单位:教学中心
3.做好示范课程建设与推广
制定课程思政建设规划,讨论实施办法和保障措施;抓好示范课程教学实施,形成示范课程建设典型经验;以示范课程为典型,逐步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到其他课程;开展教师课程设计检查活动,检查课程思政育人设计内容。
牵头单位:各系、部,配合单位:教学中心
4.开展针对性培训工作
组织骨干教师到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进行现场观摩和演练;组织教学培训团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例研讨,深入系部开展培训指导。
牵头单位:教师发展中心,配合单位:各系、部
(三)巩固提高阶段
到2023年底,完成约50门以上课程示范建设,实现专业全覆盖(各专业至少一门)。
1.巩固示范课程建设成效,推进通识课程的开发建设
开展示范课程实施效果的全面检查验收;做好全校示范课程的教学示范观摩。
牵头单位:教学服务中心,配合单位:各系、部
2.深入推进系、部课程思政建设
各系部课程制定思政建设推进方案,部署本单位课程思政建设任务;检查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巩固课程建设成果。
牵头单位:各系、部,配合单位:教学服务中心
3.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各系部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结合学校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和后续的课程大纲修订工作,将“课程思政”的要求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学校2020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大纲、教学计划、课程教案、授课过程、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开发在线课程,录制课程思政视频,推广课程改革经验,表彰奖励课程思政建设优秀课程。充分运用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就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加强互动交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引领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中。
牵头单位:教学服务中心,配合单位: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各系部
4.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
强化新教工入职培训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并在日常培训中体现思政教育元素;建立课程思政交流研讨、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
牵头单位:教师发展中心,配合单位:各系、部
5.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
明确团队教师的选拔要求和育人责任,建立团队教师的培养机制、运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培育20个左右“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培养一批具有思想性、政治性、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不断增强团队整体教学能力,发挥团队示范作用。
牵头单位:教师发展中心,配合单位:各系、部
6.建设示范课程和示范专业
制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价标准,开展示范课程遴选活动,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发挥引领作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示范课建设,实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计划。在“课程思政”有基础,思政元素较充足,能体现教学优势、课程优势的本科专业中遴选部分专业,打造成“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牵头单位:各系、部,配合单位:教学中心
7.完善课程评价
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和“育德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教学比赛、课堂优秀教学奖评比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的观测点。
牵头单位:教学中心,配合单位:各系、部
六、条件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和建设工作;建立由党委办公室牵头负责,教学中心、学生中心、人事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思政部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研究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确保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工作考核
常态化推进领导听专业课制度,推动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各教学单位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对于课程思政工作开展突出的教师和系部给予奖励。
3.完善激励机制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工作开展,将课程思政工作纳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对于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突出的教学单位给予奖励,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2019年9月